
美东时间10月23日,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记者会上宣布:特朗普将于24日晚启程展开亚洲三国之行。第一站马来西亚,第二站日本,第三站韩国。最后一站是韩国釜山。他将在釜山参加APEC会议,同时中方举行双边会晤。即便特朗普这边一锤定音,中方只回应“暂无信息提供”。因为风向,仍在酝酿。

根据美方行程:10月26日,特朗普将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会晤,参加东盟峰会领导人工作晚宴;10月27日,飞赴东京,与刚刚当选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首次会晤;10月29日抵达韩国,出席亚太经合组织(APEC)领导人峰会,并于30日同中方会面。先东盟、再日韩,最后才是中美会晤,前面都是铺陈,这一场才是决定特朗普这趟亚洲行能不能成功的关键。
特朗普此行最急的,其实不是“看盟友”,而是“灭火”。过去一个月,美方连环出手:收紧对中国企业出口管制,炒作“芬太尼问题”,甚至扬言要再加一轮高额关税。中方则立刻反制,宣布对稀土、锂电、人造石墨等关键材料出口设限。
结果,风声越来越紧,市场越来越慌,连特朗普本人都撑不住了。本月17日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改口说:“对华高关税不可持续。”这句话,堪称这趟亚洲行的真正开场白。
从白宫的角度看,这趟行程“一箭三雕”:第一,为中美经贸磋商探路;第二,安抚被关税吓到的日韩企业;同时找新上任的日本首相捞一把。第三,借着外交高光,顺便转移国内财政危机的火力。要知道,虽然美国还没马上爆炸式崩盘,但“财政路径不对劲”已经很明显,美国花得太多、借得太猛、利息又越来越贵。
美国现在的联邦债务已经超过 38万亿美元,相当于GDP的 120%以上。意思就是:整个国家一年赚的钱都还不完账。而且政府还在不停举债来“拆东墙补西墙”——拿新债还旧债。

以前美国能这么干,是因为全球都信美元、信美债;但现在,全球央行、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美债持有量在下降,在此背景下,美国的债务市场就开始“有点喘”了。
在亚洲三国里,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“老牌盟友”,马来西亚则代表东盟核心。
这次的节奏非常明显:先在东盟“铺氛围”,再在日本、韩国“打配合”,最后和中国“谈关键”。
在马来西亚:特朗普将出席东盟峰会领导人晚宴,重点强调所谓“印太开放与航行自由”。外界普遍认为,他会鼓动东南亚国家“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”。不过,关键问题是:东南亚国家自己没有完整稀土产业链,矿源、技术设备、下游产品市场几乎都离不开中国。同时,东盟国家普遍“亲美不反华”。
在日本,特朗普与新首相高市早苗的会晤是重头戏。据日媒消息,双方议题包括防卫经费分摊、半导体合作、对中政策协调。
简单说,美国希望日本多掏钱、多出力;而高市希望美国多撑腰、多让利。各有算盘。

在韩国,特朗普将在釜山出席APEC会议并发表演讲,然后与中方举行双边会晤。
这一站才是整个行程的“高潮部分”。表面上看点是多边会议,实质上是中美直接对话。
这场特朗普与中方的会晤,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三:经贸关系能否止跌;关税与稀土供应链问题能否出现缓和信号;“芬太尼议题”会否成为再度施压的借口。
从美方释放的信息看,特朗普想“谈”,但也想“占便宜”。他在公开场合说:“我认为我们会取得很好的结果,每个人都会非常高兴。”听起来像是预热一场同中方的交易,而非真正的破冰。
中方的态度一如既往:强调“平等、相互尊重、务实合作”,同时提醒美方“以对等和理性方式处理分歧”。换句话说——可以谈,但别想讹。
说白了,特朗普要的,从来不只是外交成果。他要的是镜头、谈判桌上的姿态、回国后能喊的那句“美国赢了”。所以这趟亚洲行,看似访问三国,其实只有一个主题,即如何让“特朗普主义”重新在亚洲刷存在感。
免费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