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家住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版书镇江坑村的汪菊香、骆良财老两口在家里享受到了“上门理发”服务。两位老人一位77岁、另一位80岁,此前理发都是儿子或女婿回来接到县城理发。老年人行动不便,进城理发“折腾”,如今村子把“上门理发”等便捷服务送到家中,让农村老年人有了生活上的方便,让人倍感暖心,收获了广泛好评。
理发这样的事,对很多人来说,是再简单不过的寻常事,可对不少农村老年人来说,却是“头顶上的大事”。有的农村没有理发店,老年人行动不便,出不了村,一定程度存在“理发难”。江坑村的这一变化,源自于版书镇“互助式智慧养老”服务的延伸与推广。该镇探索以互帮互助为基础,与志愿服务、智慧科技相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,服务内容涵盖了助餐、助洁、助医、助安、助娱、助急等方面。
如今,江坑村的429位60岁以上老人,每人都有健康台账,当地还为每名老人安排一名相对低龄老人作为互助户,方便帮扶。付出服务,照亮他人,还能获得积分。帮扶的志愿者可以在“互助式智慧养老积分存折”上积累积分,积分既能够兑换商品,也可以购买服务。
如何守护好农村老年人群体,始终是社会的焦点议题?近期,长三角三省一市公布了2024年老年人口情况。从安徽的情况看,全省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为15.68%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%,称之为中度老龄化社会。显然,安徽已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。在安徽,不少老年人群体生活在农村地区,版书镇的“互助式智慧养老”服务,为解决好乡村养老难题提供了新思路,这一模式的价值,不仅在于“一隅”,更在于其蕴含的普遍推广意义。
实际上,互助式养老,全国早已推广并实践,并不新奇,宣城市旌德县版书镇的互助式养老的亮点在于“智慧”。当地通过创新引进“互助养老智慧平台”,不仅可以发布诉求,还能清楚记录每位老人和志愿者的积分消长情况。此外,村里还为每位70岁以上老人安装了AI监控、一键呼叫设备等智能装备,一并接入到平台,方便全方位管理。科技赋能,让互助式服务更精准、及时,有效弥补了农村家庭养老照护的短板,让在农村生活的高龄、独居、孤寡、失能等老人居家更加安全、有依靠。
“今天存积分,明天换服务”“今天助人,明天被助”……互助式智慧养老成为可感可触的乡风文明载体,让安徽“和”“善”等文化精髓在基层有了新表达。
小切口,大文章。做好老年人的服务,安徽各地不断创新实践,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招法。从守望幸福晚年的“窗帘之约”,到通过观察老人居家用电远程判断老年人生活状态……在安徽各地,养老服务的“亲情模式”“智能场景”不断涌现,更好满足“安居乐业”的多样民生。
实践出真章。版书镇的“互助式智慧养老”服务也告诉各地——破解养老难题,未必全靠外部“输血”。政府引导参与,平台搭建桥梁,积分奖励激发活力,邻里守望相助,养老服务同样能在智能化与互助式的深度融合中,焕发温度、彰显真情。(周军)
免费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